?以創新賦能發展,以創新引領發展,以創新驅動發展。抓住創新,就握緊了破解吉林振興發展難題的“金鑰匙”,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“牛鼻子”。
舟山港是國內重要大宗農產品儲運基地,我國每年進口大豆的五分之一都在此中轉。在中儲糧舟山直屬庫,漂洋過海的大豆就儲存在這里,目前大豆儲量已經達到總庫存量的80%以上,科技儲糧覆蓋率長期穩定在100%。更多內容,敬請關注《糧倉里的中國》第二季“走進糧倉看豐收”。
扦樣和檢驗,是糧食入庫儲存的第一道關卡,扦檢的準確性關系著糧食質量,更關系著舌尖上的健康。在中儲糧八達嶺直屬庫,一套全新升級的智能設備讓糧食扦檢第一次實現了“自動化”“無人化”。更多內容,敬請關注《糧倉里的中國》第二季“走進糧倉看豐收”。
內蒙古海拉爾,全年的平均氣溫只有零下1到2攝氏度,1月的平均氣溫更是低于零下30攝氏度,也被列為“中國冷極”之一。在中儲糧海拉爾直屬庫,通過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,可以將冬季冷空氣轉化為夏季冷源,更好地為糧食保鮮。更多內容,敬請關注《糧倉里的中國》第二季“走進糧倉看豐收”。
窯洞倉、拱形倉、蘇式倉、房式倉……在中儲糧太谷直屬庫,這些形態各異的老糧倉,共同見證了糧食儲備的發展變遷。更多內容,敬請關注《糧倉里的中國》第二季“走進糧倉看豐收”。
糧食入庫前,除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。與傳統作業線相比,中央儲備糧新港直屬庫一站式清理中心的粉塵濃度能減少80%以上,可以做到卸糧、輸送、清理過程無灰塵外泄。更多內容,敬請關注《糧倉里的中國》第二季“走進糧倉看豐收”。
截至9月末,全省34個肉牛養殖大縣養殖總量達到529.3萬頭。產業園區養殖增量明顯,全省規劃的十個肉牛產業園區飼養量達到237.6萬頭,占全省飼養量的41.3%。
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,吉林省今年糧食總產816.16億斤,在去年登上800億斤新臺階基礎上,增產8.32億斤,創歷史新高。這意味著吉林省為14.1億中國人的飯碗里多裝了半斤糧。
2022年12月27日,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長春航天信息產業園舉行“華水一號”衛星、“沃福曼號”衛星、“海河一號”衛星、“吉林一號”高分03D34星、“吉林一號”MF02A03~04等6顆衛星的出征儀式。